关于初中数学的提前学,小屋曾经发文《普娃提前学初中必读手册》,本文是糖爸的观点。
虽然我已经说过不再聊初中数学提前学这件事,但既然引起了大家的争议,那就老老实实把我的观点聊清楚吧。
(资料图片)
先说明几个问题:
一、我对初升高衔接学习的观点是要深度,在有深度的情况下兼顾进度,这种观点也影响到了我对小学生提前学习初中数学的态度。
二、当我们说及深度这个词时,每个人心目中所谓的深是不同的,首先难和深有一些微妙的区别,其次就只说难度,大家也思路不一,有人认为实验班就是深了,有人认为新思维还比较浅,这样就没有办法讨论。
在我这里,姑且认为所谓的“深”就是实验班80%以上的正确率吧。
三、提前学习不是像大家想象中那么容易的事,小学高年级的学习任务其实蛮大,作业也不少,很多孩子并不想你想象中那么强,初中数学也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简单,这就导致最终可能要向现实妥协,不一定能采取你最理想的方案。
同时,你在提前学之前一定要保证你小学学的相对扎实,尤其是计算。
四、提前学习不是从小学某一年级到初一开学就结束,而是会向后延续,要有一个整体思想,要考虑到学校教学以及未来长远的规划。
一、首先我们要看孩子开始提前学的起始年级
三四年级开始与五升六开始完全是不同的level。
对于三四年级就开始的孩子,因为时间够,也意味着能力出众,到这个水平的孩子目光都放的远,学习初中数学只是他们长远学习的一个历程。
直接一遍成的上难度,或者一轮快速的学完搭个架子,然后再来一轮或两轮深入的钻一钻,都可以。
甚至可能分主线来进行多轮的学习更流畅,更有效率。
至于教材你随便选,市北也行,自学读本也可以,本地的课本也可以,随便。
第二轮上小蓝书什么的,那也是应有之意,因为赛道不一样。
如果是五年级开始,时间相对充裕,我以前也写过,可以选一个主线先学,这时候也可以多轮,还是那句话,时间和能力都够,能够完整的学完,便于之后的学习。
教材上你用市北也行,用本地教材也行,但其他版本我就不太建议了。
第二轮也可以上一定的难度,做一些可以学的内容。
这些其实不在重点讨论范围内。
如果是五升六开始,那我就劝你不要太过于冒进了,就老老实实的本地教材七年级课程走起,也别一轮、两轮、三轮了,就老老实实的把内容学扎实,一步一步往后推。
为啥?
因为孩子能力不差(差也不可能提前学),但也就是普通、中上等。
大概率在学校还有不少任务缠身,加上在外的机构课,你能拿出来学习初中数学的时间并不多。
二、如果遵循着几轮的模式,你第一轮准备用啥来进行呢?
用课本肯定不行,一般无非就是洋葱、徐德直这些,如果你去看苏宇坚的,时间更长。
也不能不做教辅,一般都是必刷题、五三、实验班、学霸、大培优这些。
这是很多家长朋友心目中的第一轮吧。
我给你算笔账。
洋葱七年级280多小节课,我们按一节8分钟,你听完课做完题,基本上10分钟,下来将近50个小时。
而且洋葱还真是有些浅,浅的不在于知识,而是习题相对其他的那些录播课有些浅。
徐德直七年级44讲,如果你倍速一讲就算2个小时吧,下来88个小时。
其实这里要说一句,洋葱对于概念讲的很细,你可以甩开课本,徐德直的其实讲的不够细,最好是看了课本再听。
手头一本五三(七下),110多面,整个七年级我们就按200面算吧,十分钟写一面。
如果是你用了实验班,可能一页得15分钟,其他更有难度的教辅,你得花的时间更长。
这只是初一。
如果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第一轮,我觉得大概率也就这一轮了,大概率你两轮、三轮的计划搞不完。
中间再耽误一下,搞不好你连一轮都搞不完。
嗯,十有八九搞不完,如果你的目标是把初中数学完整的来一轮的话。
何必呢?
你说可以考虑降难度,为了完成一轮计划,我就只用洋葱,把整个初中的数学都看完,搭一个架子,然后等着初中老师给我填。
行不行?也行,如果你不考虑其他,没有任何追求,那么这样是可以的,但也仅仅只是可以而已。学了跟没学差不多。
因为你不做题,就只是跟着溜一遍,你看的初二、初三知识到你课内学到的时候基本也就忘得差不多了。
而且你确认自己孩子的实力可以直接学到初三而毫无压力吗?
你说被我打击的心碎,但还是要争口气,就是三轮把初一数学过完,这总行了吧。那你这和深入的过一轮又有什么区别呢?
两轮、三轮讲求的是快速的搭一个架子出来,然后往里面填东西,这时候你对整个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知,你靠初一那支离破碎什么都没有学到位的知识,能搭个啥出来?
而且你深入的过一轮,虽然进度未必快,但是按照课本扎扎实实缓步推进,不管最后进度到哪里,你都不吃亏,总是自己先学过那么多,深度也有,孩子进学校也有自信,老师再讲的时候就可以专注的去抓难题,进可攻退可守,是比较稳妥的打法。
这样孩子也更容易有自信,继续缓步往后推。
说白了在这方面我在建议各位提前学这方面是比较保守的,宁愿一鸟在手,也不想着十鸟在林。
三、什么是深入学习?
深入学习是不是就是往难处学?是不是就是能做难题。
它的外在体现当然是孩子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。
但实质上所谓的深入,是你得把知识理解到位,做的题目都明白前因后果,明明白白的,有些题型能够自己总结透彻。
到了这一步自然就可以做难题。
我个人是觉得,不管是小升初,还是初升高,你都很难将所有的高一级知识学完,利用六年级这来之不易的时间,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,慢慢的把能力奠定好,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方式和题目难度,学会思考问题反而更重要。
那么相应的,课程以及教辅就是需要着重选择的,课后的监测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。
课程我刚才也说了,洋葱或者学而思一众老师的录播课其实都可以,主要是教辅的选择。
一般来说同步教辅难度底线在必刷题(启东),其实我是想推荐实验班作为底线,但现实告诉我沿着自己的底线再往下应该才是真正的底线。
往上大家可以自行选择,但有一个标准,就是孩子做教辅的第一遍正确率,需要在80%以上。
如果经常达不到80%以上,那么就说明教辅不匹配你的自学效果,可以降一级,如果每次都几乎全对,那么就把教辅往上升一个level。
如果降到必刷题也保证不了这个正确率,那么你可以考虑是不是孩子的学习效果出了问题。
如果升到核心考点或者新方法这种还是很轻松,那么你真得考虑是不是要让孩子赶赶进度,好再加一轮上点更难的了。
当然80%只是起点,学习效果最后的关键是体现在剩下的20%上,这些才是你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,这些题如何从不会做变成掌握,才是真正你要解决的问题。
前面我说了同步教辅,那么是不是还有其他类教辅?
是的,我的建议是根据本省的中考难度,目标校的学习难度,酌情选择一本新思维或者新方法(尤其是后者)。
至于原因和为什么推荐这两本,之前我讲过,就不在此多说。
对于这两本书中的问题,我觉得不需要过于功利,简单的追求正确率,好好的深入研究一下题目的解决思路,甚至可以有选择的去挑一部分题做,重点在于拓展思路。
最后,我在提前学习上是抱着防御性心态来的,对于资质普通的孩子而言,我觉得慎重一点没坏处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方字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